HDPE管的使用已有近半個世紀的歷史。最初是水管,后來發展到燃氣領域;最初使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繼之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中密度聚乙烯(MDPE)。中、高密度聚乙烯較低密度聚乙烯增強了剛度和承壓能力,因此是聚乙烯壓力管的主異材料,到目前為止,已商業化的已有三代產品。
第一代HDPE管材級樹脂共聚單體含盤相當低,為提高性能,不得不通過提高分子量來補償。該種類型的第一個產品于50年代后期在歐洲由Hoechst公司首先商業化,密度約為0.95g/cm3。繼之,又出現了一些類似的樹脂。由于人們認識到由這些材料擠出的聚乙烯管道在進行長期靜液壓強度試驗時,可出現脆性破壞(20℃時約在100000h左右發生,80℃時約在10-100h左右發生)。因此開始對該種類型樹脂進行改進,降低密度。自60年代后期70年代早期,絕大多數的聚乙烯管材料都是通過Ziegler法生產的,非常類似。同時,采用Phillps法也制造出了類似的樹脂。
由于共聚單體含量仍然偏低,80℃時回歸曲線的拐點(脆性破壞發生點)通常在幾百小時到幾千小時之間。按照后來ISO統一分類,這類樹脂具有的所謂的PE 63級材料的性能,最小要求強度(MRS)通常為6.3MPa,因而通常認為這類樹脂是PE 63等級。第一代樹脂是高密度聚乙烯。
第二代樹脂即為目前的PE80材料,是在第一代樹脂基礎之上,提高了共聚單體含量考慮到20℃時長期靜液壓強度(MRS)的要求,因而只能做到一定限度。實際上,密度下限位于0 .938g/cm3附近,但通過該方法已極大地改進了HDPE管級樹脂耐環境應力開裂(ESCR)性能。因此同時可以稍微降低分子量,繼而提高了樹脂的流動性,以利于加工。采用Ziegler法和Philips法均可生產該類型樹脂。由于使用異丁烷的Philips的環式反應器的造商,通常采用己烯作為共聚單體,因此改善ESCR的效果較Ziegler法更加成功。Ziegler法大多數情況下是采用丁烯做共聚單體。
第二代樹脂是MDPE或HDPE。它的主要缺點是如果進一步提高ESCR性能,就會較大地損失材料的耐壓能力,從而降低使用該材料擠出管子的壓力等級。另一方面,如果想進一步提高壓力等級,則增大了20℃時在50年(要求壽命)前發生脆性破壞的可能性,很難實現。
第三代樹脂即為PE 100,出現在80年代末,最早由比利時Solvay公司生產。90年代,其他一些制造商紛紛推出了自己的PEI 00產品。現在,已有多家制造商制造PE 100樹脂。PE100具有雙峰型分子量分布,共聚單體優先位于較長分子鏈上,這使得第三代HDPE管材樹脂具有較高的密度或剛度,20℃,50年的蠕變抵抗能力高;同時又保持了較好的ESCR性能。典型的PE 100材料是通過bimodal Ziegler法制造的,密度約為0. 950g/cm3左右,MI50.5-0 .15g/10min。
PE 100的出現,為HDPE管道開辟了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主要表現在可以達到更高的適用壓力,適用口徑擴大,可以更好地采用各種高效的施工方法。
技術的進步不斷為材料等級的提高提供可能性,已有PE112開發成功的報道。
對于未加工改性的聚乙烯來說,有研究者認為PE 140等級為理論極限。PE 125等級可通過交聯聚乙烯獲得;有試驗研究表明,雙軸取向的HDPE管材可以達到PE 250等級。
前面所介紹ISO PE管材料分類中的PE32、PE40通常是低密度聚乙烯或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強度較低,因此一般采用這類材料生產小口徑(110以下)的管材,通常用于灌溉或臨時性管線。
蘇公網安備32118202000560號